网站首页 > 管理论文> 文章内容

杨善林:不做管理学界的匆匆过客

※发布时间:2015-10-31 19:23:35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杨善林

  ■汤禹成

  “中国管理学界正面临着一个如何突破论文导向,实践,自娱自乐的尴尬处境,而须中国管理实践研究的挑战。杨善林教授及其团队在中国管理学界实践导向上可称得上是一个范例。他们通过研究实践,最后上升到理论高度,再地去指导实践,可谓管理理论、管理实践和管理方法及工具一体化了,堪称完美。”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郭重庆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杨善林的学术专著《复杂产品开发工程管理理论与方法》所写的一段序言。

  一直以来,郭重庆认为,一个优秀的管理学者必须是一个战略科学家,视野、抱负、创新冲动、沟通能力和勇于实践一个都不能少。“但求,不计利害,虚怀若谷,专心致志”,而不成为匆匆过客。

  多年来,杨善林面向工程管理,重点研究了智能决策理论与方法和信息管理理论与方法,并将研究运用于复杂产品开发工程管理和制造工程管理中,在工程管理理论与工程管理实践的结合上取得了创新性。2013年12月,他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今年,杨善林被授予“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他始终在用自己的探索与辛勤的付出为管理科学研究的进步铺,他从不愿成为管理学界的匆匆过客。

  “从实践中提炼科学问题”

  上世纪90年代时,杨善林的团队主要研究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到初,团队的主要研究内容转向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利用数据挖掘更好地为管理决策服务成为21世纪初的主要任务。他们重点研究了决策任务结构分析方法、优化建模与求解方法、智能决策理论与方法以及决策支持系统结构理论,取得了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基础理论研究。

  同时,杨善林将复杂产品开发工程管理的动态决策理论和信息管理系统技术相结合,研发了轿车整车自主开发系统平台、流程优化与工程管理系统,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轿车的整车开发过程控制与管理技术,并将这项技术运用于奇瑞汽车公司的轿车整车开发过程中,为发展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轿车的整车开发工程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在复杂产品开发工程管理之外,杨善林在制造工程领域也探索出了优化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深入到企业的实践中,他从特定视角找到企业制造工程管理的特定的科学问题。

  “学校里出了名的拼命三郎”

  杨善林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画册,收录着他的孙子在幼儿园画的70张涂鸦画。他的孙子在远离合肥的生活,而杨善林因为繁忙的工作,也只能偶尔北上看望。合肥工业大学信息管理系主任余本功说:“杨教授是学校里出了名的拼命三郎。”一年365天,杨善林除了外出出差,基本上都在实验室中度过。

  对于管理科学家的杨善林,产学合作是家常便饭。然而,每逢遇到企业有项目要求合作时,学校、企业会有各自的任务,他经常两边奔波。学校有教学任务时,他要留在学校,工作日的晚上与周末,又要奔赴企业。1996年,他由于腰椎间盘突出住进医院。由于需要进行项目讨论,他将团队悉数叫到病房,在病床上主导着整个团队的讨论,跟进项目的进展,并给出自己的意见与指导。

  “我们有共同的事业”

  在杨善林团队的会议室中,八个毛笔大字遒劲有力:“我们有共同的事业”这是他对团队每一位的要求。

  合肥工业大学会计学系教师王晓佳读博期间师从杨善林。在他看来,杨善林是一位严厉中带着慈爱的老师,没有被杨善林过的学生少之又少。“杨老师是一个外冷内热的人。”他从细节上为每一位学生做好定位,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学术研究特点、个人潜力以及发展方向,因材施教,为学生设计好学术发展的蓝图,“提供一种定位式的教学”。

  杨善林的团队是一个外松内紧的组织形式,他从不会团队中每一个人研究的点,但是他会根据个人特征将任务安排得比较细致和到位。团队中的每个人对下一步都有明确的认识,“所以这个链条,一层层地往前推进,就像坦克的履带。”王晓佳说。

  杨善林对管理科学的“真诚”体现在他对管理科学及其人才队伍培养的理解上。他认为管理科学“成物”更要“”。“比如说造一座大楼,很多人看到的只是这座楼造好了,其实更重要的是设计和建造这一幢楼的技术人员。”因此,工程管理研究更要培养一批人才出来,“这一批人要树立多元的价值目标,这个工程才会真正完善”。

关键词: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