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历史论文> 文章内容

把论文写在热火朝天的临港工地上

※发布时间:2021-6-25 9:49:07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60年时光倒流,笔尖上的上海民族轻工业……祁连山127号上海英雄金笔厂旧址就这么厚重地撞入了陈海慈的眼帘。彼时,摆在临港集团设计管理部总监陈海慈面前的难题,就是如何让这座建造于1954年的老建筑“华丽转身”。

  时间拉回到1996年,那一年,来自江西的陈海慈,考入了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来到了上海。大学毕业后,他进入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三所当设计师。所里每年都评,他做的项目,年年获,三年时间内从三等升到了一等。但陈海慈不满足,他希望自己设计的项目能够得到实施,要把论文写在工地上,于是他去了临港集团。

  在临港,他真正感受到了“一张蓝图干到底”的热火朝天。“上海再也不会有一个地方能像临港这样开发了!”他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让他施展抱负的地方。

  临港离世界最近,离市区却很远。那时他住在杨浦区,每天坐隧道四线换班车到临港,上单程就要2小时。

  陈海慈坦言,临港的开发实在是太快了,“五年一个”,所有的项目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往往会重做,当时的内心是崩溃的。从临港集团规划发展部业务主管到总监助理,陈海慈用了8年时间。

  2011年以后,临港增加了房建开发业务,吕后的情人相关设计部门应运而生,主打“都市语境下的工业建筑”,这是陈海慈的强项。

  接到英雄金笔厂项目时,陈海慈还是感受到了肩上的分量。“上海英雄金笔厂的珍贵之处在于,它是中国首个‘国’字号、至今依旧在发展的轻工企业,代表着我国自来水笔制造这一民族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其工业遗存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2016年9月,上海英雄金笔厂搬离了这座奋斗近70年的老厂房——未来,这里的规划是桃浦智创城。

  “英雄金笔厂是上海少有的记载着历史全部信息并保存完整的工业街区。”陈海慈介绍说,当时他看到的英雄金笔厂遗存是集中成片的,空间格局和街区景观也是完整的。

  “其内部建筑从1954年苏联式建筑风格的10栋主要厂房,到随生产扩大后续新建的建筑,完整记录了随时代演进不同历史时期的轻工业厂房的典型特点,可以说,是现代轻工业的样板。”

  作为桃浦智创城中唯一“新老融合”的项目,英雄金笔厂旧址是智创城最早投入运营的城市更新项目。项目由美国知名建筑事务所ennead主导,建筑设计基于对英雄金笔厂工业建筑群的修复。

  “首先以传承历史文脉、保留历史建筑为出发点,将‘轻触’的设计贯穿于修缮中,使得新建部分与保留建筑完美融合,呈现共生成长的。随后融入科创、科技元素赋予建筑全新生命力,让昔日的民族工业品牌诞生地华丽转身,升级为历史文脉与科技文明交融、集聚科创服务的创新地。”陈海慈说。

  2019年底,更新后的英雄金笔厂旧址作为国家级科创合作项目——中以(上海)创新园的载体正式开园。

  项目对整体保留建筑实施“修旧如旧”的复杂设计和工程,从空中俯瞰,成片厂房焕然一新的同时,也形成了保有苏联风格、别墅式的独栋办公区域,为小规模的商业零售提供空间,增加了街区活力。同时,随着中以(上海)创新园的入驻,曾经的轻工业厂房建筑被重构为人流如织的“双创”孵化集散地,形成彼此相连的人流动线,为地块内办公、商业、公共空间注入更丰富的体验、更厚重的底蕴。该项目最终在众多项目中脱颖而出,斩获诸多国际国内项,其中包括美国国家建筑。那天,很少发朋友圈的陈海慈,发了条朋友圈——这是中国建筑设计师的骄傲。

  陈海慈:习总对临港新片区五个重要要求的第一条就是“集聚人才开展国际创新协同的重要”。临港将继续出台更有力的人才政策汇聚英才。

  陈海慈:上海这座城市的一大特点就是包容,她向每一位追求成功梦想的人张开双臂。今天,临港新片区已然成为上海乃至全国的热土,我相信这份伟大的事业中也孕育着个人成长的巨大机遇,我们欢迎更多的青年才俊来临港施展他们的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