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艺术论文> 文章内容

会议论文摘要·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年会(2017)]一带一论坛

※发布时间:2021-6-25 9:49:42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摘要:利用HS8位分类贸易数据,描述了中非合作论坛(FOCAC)框架下中国对非洲实施零关税政策期间,中国从受惠国的进口呈显著的沿着扩展边际发生的增长趋势,进一步验证零关税政策对中国从受惠国进口扩展边际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进口集约边际产生了作用。出口贸易、劳动力、支出是“一带一”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而“一带一”沿线国家的FDI、国内投资和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小,且国内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FDI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同时通货膨胀却了经济增长。摘要:本文细致考察了电子商务对中国与“一带一”沿线国家贸易所产生的“贸易成本效应”和“贸易规模效应”。

  摘要:目前关于我国对“一带一”沿线国家投资问题的研究尚未有针对投资模式的分析。而对投资模式的回答不仅可以有效回应质疑,同时也有助于我国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措施推进投资合作。本文以2003-2015年“一带一”沿线个国家为研究样本,并分为整体样本以及东盟、中东欧、西亚三个地区样本,应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检验了我国对沿线国家的投资模式。结果表明,我国对“一带一”沿线国家投资具有显著的“第三国效应”,并且整体样本、东盟地区、中东欧地区的投资都属于混合垂直型,而对西亚地区的投资属于垂直型,可见,混合垂直型投资是我国对“一带一“沿线国家投资的主导模式。该种投资模式意味着中国对沿线国家投资的最主要目的不是获取资源,而是可以在沿线不同国家之间建立复合式mxbd-200的跨国生产供应链,从而使得对不同国家间的投资形成互补,降低成本,增加产业竞争力。为了推进该种投资合作,我国应努力促进沿线国家之间运费成本的降低、推进沿线国家之间贸易化谈判,支持国内生产率较高的企业对外投资,并力争将“一带一”发展成一个更加性的,争取吸引更大范围的国家加入该。

  摘要:通过对中国与中亚国家在贸易、投资和能源领域合作的回顾,梳理出中国经济对中亚国家产生溢出效应的传导渠道,并对“丝绸之经济带”背景下中国与中亚国家深化合作的可能方案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多国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并借助情景模拟分析,对中国增加从中亚地区的油气进口与中国制造业向中亚地区转移两种合作方案将对中亚国家产生的溢出效应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情景下中国与中亚国家都将获得不同程度的经济效益。据此我们认为,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共建“丝绸之经济带”是符合本国经济利益的双赢举措。

  摘要:国际经济新形势下,文化和制度差异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愈发明显,近期学界也将之视为研究的重点方向。“一带一”体现了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中国担当,而其重要立足点落于非洲。针对这个与中国具有明显文化和制度差异的经济区域,在实现习的“贸易畅通”过程中,应如何处理好这些差异。以此为出发点,利用2003-2015年中国对非16个国家的出口商品结构数据,采用较为合理的计量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和商品结构看,文化差异显著促进了中国对非出口,而制度差异的影响并不明显;具体细化到指标,不确定性规避等四个文化差异指标以及表达与问责这一制度差异指标对中非贸易的影响程度要远大于其他指标。

  摘要:对外贸易发展取决于国家之间的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在此基础上,文章基于Porter的“钻石模型”对中国与“一带一”沿线国家贸易竞争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产品域视角产要素、需求条件、关联产业和企业战略对产品的竞争优势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影响;市场域视角下“一带一”沿线国家的要素禀赋和FDI与两国间的出口相似度负相关,而技术水平、市场规模和金融发展水平对其贸易竞争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摘要:利用HS8位分类贸易数据,描述了中非合作论坛(FOCAC)框架下中国对非洲实施零关税政策期间,中国从受惠国的进口呈显著的沿着扩展边际发生的增长趋势,进一步验证零关税政策对中国从受惠国进口扩展边际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进口集约边际产生了作用。最后提出强化零关税政策实施效果的政策。

  摘要:利用结构引力模型考察了运输时间和费用对“一带一”沿线国家出口的影响,权衡了“一带一”国家运输时间和费用之间的贸易等价关系,发现集装箱运输时间缩短1天相应于运输费用节省27.2美元。在此基础上,对“一带一”可能带来的运输时间缩短与运输费用上升进行了情景模拟,发现“时间—费用”的贸易净效应为正。“一带一”通过缩短运输时间将有效地提升沿线国家的对外贸易。于此同时,还比较了时间和费用改变后,中国与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速的相应排序,为“一带一”中贸易支点国家的选择提供了基础。

  摘要:以一带一沿线国家为研究对象,基于贸易引力模型,选取45个国家2007-2015年间面板数据,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对一带一国家的贸易效应为替代效应,对工业制成品出口的替代效应大于对初级产品出口的替代效应,对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替代效应大于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效应。

  摘要:使用静态和动态面板模型分析了中国与“一带一”沿线国家的FDI、贸易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FDI和出口贸易都促进了“一带一”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其中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高于FDI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而进口贸易却了经济增长。出口贸易、劳动力、支出是“一带一”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而“一带一”沿线国家的FDI、国内投资和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小,且国内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FDI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同时通货膨胀却了经济增长。

  摘要:在Frankel-Wei(1994)和Kawai-Pontines(2015)判断货币参照篮子的方的基础上,使用年度数据,更加注重汇率决定要素来分析“一带一”各区域国家货币汇率参照SDR篮子中影射的货币国际化的要素。发现“一带一”国家汇率的参照SDR货币篮子权重主要还是根据SDR构成国家的市场规模(P)决定的。是“一带一”国家的出口需要SDR国家的市场,这符合“依市定价”(PTM)的原理。最后提出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需要中国市场规模的支持。

  摘要:在分析双边贸易互补性和竞争性的前提下,构建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和贸易非效率模型研究我国对丝绸之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出口潜力和出口效率,分析导致贸易非效率的制度性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贸易潜力的决定因素有进出口国家的人均P、人口总量、地理距离、共同边界以及进口国是否为内陆国家,生效的区域贸易协定、良好的基础设施、较高的贸易度和较高货币度等四方面影响因素都能显著降低贸易非效率,促进出口增长。我国在努力发展国内经济的同时要积极引导或参与区域经贸合作尤其是与丝绸之沿线国家开展合作,加强间沟通交流,促进沿线贸易发展。

  摘要:利用2003-2015年中国对非16个国家的出口商品结构数据,采用较为合理的计量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和商品结构看,文化差异显著促进了中国对非出口,而制度差异的影响并不明显;具体细化到指标,不确定性规避等四个文化差异指标以及表达与问责这一制度差异指标对中非贸易的影响程度要远大于其他指标。

  摘要:利用Thomson Reuters数据库,对2000-2016年间“一带一”地区跨境并购的主要特征事实进行分析,并利用已有文献和理论对不同国家产生并购特征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解释,对主要投资国家美、英、日、中的并购特征进行对比,并从发展阶段、驱动因素、吸引因素和距离因素方面对可能原因进行解释。最后,对未来“一带一”地区的跨境并购格局和潜在风险进行分析,认为中国将在其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摘要:选用1995-2014年中国对“一带一”沿线个国家的核心文化产品出口数据,借助Hofstede的国家文化维度指数并结合前人的方法构建两种文化距离变量,从总体和分类的核心文化产品角度,运用引力模型检验文化距离对文化产品贸易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总核心文化产品、分类的印刷品和视觉艺术,由于在一定文化距离范围内,多样化产品增加需求,超出一定范围,交易成本减少需求,因而文化距离与文化产品贸易呈非线性关系,并得出样本国在文化距离最优值左右侧的分布情况。由此引申出径选择:我国应打造特色品牌文化产品并加大对处于文化距离最优值左侧国家的文化产品出口;通过个体自中国文化来努力缩小与处于文化距离最优值右侧国家的文化差异。

  《“一带一”贸易便利化评估及对贸易增长的三元边际影响——基于WTO“贸易便利化协定”的考察》作者:曹杰、赵婧琪(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市贸易区研究院)

  WTO成立以来最具历史意义的里程碑式多边,“一带一”的建设应重视贸易便利化方面的合作与创新。本文以基于《贸易便利化协定》文本的OECD便利化指标体系全面评估“一带一”贸易便利化水平,在此基础上对“一带一”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数据进行三元边际分解,并通过扩展引力模型研究贸易便利化对“一带一”沿线国家双边贸易流量的影响径。结果表明便利化措施对于“一带一”国家间的贸易都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对扩展边际的影响显著高于集约边际(不论是价格还是数量),且更多地以数量边际的方式促进了集约边际的增长。对于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一带一”来说,这一结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贸易能提升“一带一”沿线国家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吗?》作者:齐绍州、徐佳(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绿色“一带一”建设是“一带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贸易则是促进“一带一”沿线国家绿色技术进步的重要渠道。本文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衡量“一带一”沿线国家的绿色技术进步,从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两个角度考察了沿线国家贸易基于经济发展、基础设施、金融发展和制度质量

  4个因素的绿色技术溢出门槛效应,并从考虑变量滞后性影响和替代变量的两个层面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①经济发展、基础设施、金融发展和制度质量四个变量对“一带一”沿线国家贸易的绿色技术溢出都存在显著门槛效应。进口贸易的绿色技术溢出效应随着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门槛的跨越而由负转正;在跨越金融发展和制度质量门槛前后,进口贸易的绿色技术溢出效应都为正,但在跨越门槛之后进一步增强。出口贸易在样本期内对绿色TFP呈负向影响,但影响程度及其显著性随四个变量门槛的跨越而逐渐降低。②沿线国家基于四个门槛变量的通过情况有所不同。跨越基础设施水平门槛和经济发展水平门槛的样本国家较多,跨越金融发展水平门槛的国家次之,而跨越制度质量水平门槛的样本国家还较少。③贸易整体有利于“一带一”沿线国家绿色TFP的提高,相比出口贸易,进口贸易更有助于促进“一带一”国家绿色技术进步。因此,在“一带一”框架下逐步提升沿线国家在此四方面的发展水平将有利于绿色技术溢出效应的充分。

  《中国在“一带一”的出口增长边际及产品质量解析——基于“产品-市场”的动态二模网络》作者:吴刚、梅琳(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

  -市场”动态二模网络,通过增加考虑产品质量的出口增长多元边际解析了中国产品出口到“一带一”沿线国家的结构演化,并将其与TPP国家的出口增长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其一,中国在“一带一”的出口增长结构明显表现为从依赖廉价扩张(2001年以前),到兼顾规模质量(2001-2010年),再到转型调整(2011年以后)三个发展阶段,当前我国仍处在转型阵痛调整期,其特征是劣质收缩数量比重明显增加,但优质扩张数量比重却出现下降;其二,相比TPP国家,中国在“一带一”沿线虽易于建立贸易关系且出口增长潜力更大,但中国产品出口到该区域的贸易关系和流量的稳定性还需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也有待优化。

  《电子商务对中国与“一带一”沿线国家贸易影响的研究》作者:韩家彬等(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0-2015年的数据,以“一带一”沿线个国家为样本建立面板数据模型,研究发现,随着“一带一”沿线国家每百人互联网、移动电话使用率提高,中国对这些国家的出口呈增长趋势,验证了电子商务发展在国际贸易领域存在贸易规模效应;随着互联网、移动和固定电话使用率提高,中国与“一带一”沿线国家贸易成本呈下降趋势,验证了电子商务发展在国际贸易领域存在贸易成本效应。本文政策含义在于,要建设丝绸之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新丝绸之,需要加强沿线国家的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

  

关键词:艺术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