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艺术论文> 文章内容

中国音乐艺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发布时间:2021-3-3 23:21:20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2015年以来,“创新”、“转型”、“开拓”成为中国音乐艺术的关键词。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全国音乐创作座谈会”等一系列重要活动的推动下,涌现出大量新作,各种主题的演出季、艺术节接连举行,呈现繁荣景象。同时,音乐理论研究斩获一大批新,以专业音乐理论研究机构、学会及学术期刊为主体,通过专题座谈、专题研讨、专栏笔谈等一系列举措,对音乐学理论进行整体回顾与反思,推动中国音乐学科深入发展。

  2015年以来,新创作品占比较往年有明显提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音乐创作的繁荣和热情。纵观全年音乐创作概况,2015年度音乐创作表现出如下特点:新作品主题主要围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梦”、“一带一”等关键词展开,内容涉及抗战历史英雄事迹、关注当下社会事件、赞美少数民族风情以及描绘自然风光等;艺术表现方式已逐渐超越单一的表现手法,趋向融合戏剧、美术、多等跨界手段,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创作群体主要是集中在、上海等专业艺术院校作曲系的师生以及国有院团职业作曲家,作品多以艺术音乐为主,室内乐和电子音乐仍囿于专业音乐群体,歌剧和管弦乐、声乐更多面向社会大众;新作品主要依靠各类国际、国内音乐节和各大专业院团以及音乐院校以委约、比赛等形式产生,演出则大多依靠国家及地方资助,一些社会民营机构和资本积极参与艺术生产并产生一定影响;以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为代表的专业艺术院校为艺术先锋实验创作提供了广阔平台并培养出一批优秀青年后备人才;以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中央歌剧院、中央民族乐团为代表的国有艺术院团为社会艺术发展发挥了引领与主导作用。涉及具体音乐创作层面,当下中国音乐创作所面临的问题仍然离不开形式与内容的创新问题。如何讲述新时代的生活经验,讲述中国人的故事,体现新时期的内涵,作曲家们需要将目光重新聚焦民族音乐传统,深入挖掘内涵并以新的观念和语言形式重新表达。在明确确立民族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文化战略地位的前提下,如何重新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在彰显认同以及传统审美意识回归的当下,跨越文化观念藩篱,进而在多元化、国际化的背景下凸显民族性的个体感受,是当下创作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而这其中需要对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文化对比以及文份认同等问题重新理解和认知。

  2015年以来,中国音乐演出市场进入到快速转型、升级的时期。国家有关部门对演出市场,尤其是公益性演出市场的规范管理进一步加强,音乐演出市场开始逐渐消退,趋于良性健康发展。无论从节目的丰富多样,还是从演出质量的逐步提高来看,都呈现出一种健康繁荣的良好状态。许多主题鲜明,格调高、立意高、水准高的音乐演出,频繁现身各大演出剧院或音乐厅。但是,目前全国的音乐演出市场发展仍然不够平衡,市场的繁荣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紧密联系。演出市场通常受到观众的经济能力、文化层次的影响,演出消费需求因各地经济水平的差距、文化概念的不同而显示出不平衡的状态,各类音乐演出市场的热度,自东向西,逐层递减,经济发达区演出繁盛,而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演出市场则较为萧条。这一明显的层级式差距对于今后音乐市场的均衡发展,无疑是一道必须要想办法跨越的鸿沟。从音乐节目内容来看,本年度的各类经典音乐会的演出在许多大城市愈演愈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但从全国总体演出市场情况看,这类演出相较于流行音乐市场的发展状态,仍然相对冷落。目前,进一步在全国各大城市的舞台上拓展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各类中经典音乐演出市场,提升广大群众的文化欣赏水平,是今后各级相关文化部门需要加强和努力的方向。

  从音乐院团与剧院等演出单位的经营来看,除了国家院团以及直辖市、经济大省的主要院团、大型演出场所显示出蒸蒸日上、蓬勃发展的势态外,相当一部分省份及地区的营业演出方式仍然缺乏市场意识,一些音乐院团只讲究演出,市场开拓能力却严重不足,演出市场竞争力较为低下。甚至一些地方院团存在危机,而一些演出场所则无所作为,只待演出方主动上门,由于缺乏自主经营意识及市场运作经验,难以成为发展的演出市场主体之一。此外,在这些演出单位中,还存在场地设施陈旧老化、产业规模较小、缺乏有效筹资方式等诸多弊端。这些问题无疑了一部分演出单位的艺术产业发展势头和经营水平,长久制约着我国音乐演出市场健康有序均衡地发展。

  此外,更为令人关注的问题是,一些新创作品存在着台上振兴、冷清的现象,不具备演出市场的推广性。虽然目前新创作品日益增多,但真正叫好又叫座的作品却较为少见,相当一部分只注重形式、轻视内涵的创作,严重脱离观众的欣赏意趣,难以在社会广为推广、深入。

  2015年以来,孕妇梦见蛇缠身音乐理论各子学科在学术、视野、方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研讨。围绕音乐学各领域热点问题的学术会议频频举行,有力推动了音乐理论研究的纵深发展。本年度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在既往认知基础上继续深入,无论是律、调、谱、器等音乐本体形态分析还是传统礼乐文化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民族音乐学的研究,集中于区域音乐研究、民族音乐学学术反思与方探讨、跨界族群音乐文化研究与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等几个突出的研究领域。相关研究都是民族音乐学在近几年研究的重点、热点。2015年这些研究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持续研究,呈现出研究视野进一步开阔、理论探索进一步深化的态势。此外,民族音乐学的研究在对学科反思的基础上,也呈现出回归传统、强调音乐本体分析的研究趋向。学术创新与回归学术传统交相辉映,两方面的理论研究对民族音乐学的学科建设均产生了相当程度的推动与影响。

  年度内,音乐学学术活动开展频繁,涉及学术理论研究的诸多领域。相关学术会议均具有相当的学术质量。而且,由学术会议、学术活动带动的相关话题的讨论、研究,对开拓音乐学研究的新思、新视野极具推动性的作用,相关论题产生的学术论文及学术影响,对音乐学界的导向作用日趋明显。这些会议反映出中国音乐学科较强的问题意识与学术自觉,极大地拓展了中国音乐学术研究的与视野。特别是关于“中国音乐文化史”的学术讨论,打破学科界限,将“中国音乐文化”置于整体中国音乐学术群体中进行充分讨论,其不仅围绕“中国音乐史”的问题,还触及“中国音乐学”的学科定位与学科体系,引发学界广泛讨论,其带来的深刻影响将逐渐予以。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