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艺术论文> 文章内容

刘长铭:我所理解的成功的学校教育

※发布时间:2016-10-1 21:31:36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一所真正的“好学校”,我们评价它的一定不仅仅是培养了多少中高考状元,多少名师。而实际上,好学校与校长、教师的教育价值观、校园文化和氛围、师生的精神面貌都是分不开的。

  学校追求的价值是什么?校长和老师对教育的理解是什么?这些问题解决了,离“好学校”“好校长”“好老师”都不远了。

  文刘长铭(北京四中校长)

  今年是我从教的第40个年头。借此机会,我想谈谈对自己干了几十年的事情——教育的理解。

  30多年前,我读到一篇报道:一个班里出了两个诺贝尔物理学奖,于是,一所学校的名字——布朗克斯高级理科中学就成为我心中的一个童话。差不多年后,我造访这所中学。楼道里有位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校友介绍。那天校长正在面试教师。我们到后,她停下工作。交谈中,我问她,为什么你在办公室里到处摆放着青蛙摆件,有文具、工艺品、玩具等。她回答说,我是生物学家,许多青蛙为人类科学献出生命,我用这种方式来纪念它们。

  我想,每一个人包括新教师在第一次走进这所著名中学,走进这间校长办公室时,都会感受到一种震撼,感受到一种精神。我认为这是学校教育应当追求的很重要的东西。我们现在的生物课中已经取消了解剖课,我认为还应当有,不过建议上课前后师生要举行一个仪式,来表示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

  那次我还访问了托马斯?杰佛逊科技高中。多年前参加高中课改培训时,我们听过不少专家报告。授课专家向我们介绍美国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案例,如研究机器人、人造卫星、海洋能源、癌症诊断等,不少是来自这所学校。这所学校每年要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多个团组。走进学校,迎面有一面照片墙。

  随行的老师提醒我注意照片上方的两行字,这是学校在—年的教育理念:(我们应当怎样做呢?不论现在还是将来,托马斯?杰佛逊人都要为学生在面对伦理道德的困惑时做出正确的抉择而付诸实际行动)。校长告诉我们,每年学校都要组织全体教师讨论,提炼出一句话,作为这一年的学校愿景。我感到疑惑的是,那么多人到过这里却从未提起过此事。也许,教育里有些非常重要的东西已经被我们习惯性的忽略了。

  我讲这些故事的目的是想说明,我们国外的同行们正在思考什么,追求什么?说到底,这是一个教育价值观问题,是一个教师尤其是校长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对中学而言,中高考是学校的命脉。我经常问老师:如果没有中高考,没有考试说明,我们还会教课么?我们自己能够决定哪些知识讲,哪些知识不讲?哪些知识要重点讲么?这完全要凭借教师个人对知识体系与价值的整体理解和把握。

  其实我心里还有另一个问题。几年来一直有人呼吁实行高考报名社会化(这是成本最低的有可能改善学校教育品质途径)。既然今天义务教育阶段已经能够实现计算机派位就近入学,那么中高考就近安排考场就绝不是什么复杂的技术问题。如果有一天,社会实行了按住址就近编排考场,以减轻考生的奔波劳顿和交通拥堵,学校不再比拼升学率和平均分,我们还会当校长么?那时候学校所追求的教育价值又是什么呢?在我看来,中国不缺少训练,但是缺少真正的教育,缺少对人的精神与心灵的关注。

  不久前,媒体报道某教育局长推进教育改革所遇到的尴尬。我敬佩他的勇气,理解他的热情,同情他的遭遇,同时也认为这个结局是必然的。古今中外用行政权力推进教育改革鲜有成功的先例。当然,成功也可以被总结出来。2010年,北京四中承办了第二届中欧课程改革论坛。一位来自芬兰的课程专家指出,他们经过多年的实证研究,发现自上而下的教育改革,落实到教师层面的只剩。这位课程专家认为,只有自下而上、发自教师的、基于教师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教育改革,才能取得成效。

  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团队不是管出来的。我们总有一种思维习惯,重视什么就要对什么加强管理,其实加强管理的结果常常是失去活力。所以,作为教育管理者,尤其是作为校长,创造各种机会和条件,去诱发和鼓励教师思考教育的深层次问题,发挥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去开展教育探索,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方法和艺术。

  七年前,四中决定编写一本材料,内容是“我的教育教学观”。我们让每一位教师包括刚刚入职的新教师撰写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做这件事的目的,就是鼓励老师去思考教育的深层次问题。我认为,对教育的理解,或者说教育价值观决定了教师的教育行为。任何一个站在讲台上的老师,都必然有对教育的理解,有自己的教育追求,这与他或她工作的时间长短无关。

  后来,我们把这些资料汇集起来,并采用了刘葵老师文章的标题作为书名——《让心灵醒着》。去年,我们再次布置这项工作。我们想知道,经过了六年的时间,老师对教育的理解有哪些变化和发展。今年三月,北京四中举办了全国教育教学开放日活动,我们把全校每位教师的课全部开放,不留死角,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多位同行进行交流切磋。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让每位老师给自己设计一块展板,用最凝练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教育理念。这项工作无疑会促使每位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思想进行梳理和反思。很多老师感到这次活动给自己带来巨大收获。

  其实,四中许多老师都对教育有着独到见解。多年来,四中几乎所有的教育探索和实践,都源自教师主动发起,而非校长头脑发热。如科技教育、人文教育、游学、支教、国际教育、北京四中教育价值体系、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双课堂教学模式)、道元培养计划以及许多有意义的教育活动。

  作为学校管理者尤其是校长,要做的就是为师生创造实践提供机会、支持和保障,营造鼓励探索、鼓励创造的学术氛围。学生发展也同样需要宽松的环境。宽松的前提和基础是信任。

  上学期,一位道元班学生来找我,提出休学申请,要去创业。我表示支持。后来一位记者问我,你为什么支持中学生去创业?他们那么小,主要任务是学习呀!我说,他们是在学习呀!只不过是换种学习方式。书本中的是固化的知识,一个定理,今年这样写,明年还是这样写;这本书里这样写,那本书里也一样,早学一年晚学一年有什么关系?但是人的成长和发展有很明显的“差异季节性”,错过了季节就会影响发育,甚至造成终身遗憾。几天前,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先生来校讲“开学一课”。我对他说,有人统计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只有,但北京四中道元班学生创业的成功率,截止到现在还保持着。

  教师是创造的源泉和主体,但梳理和提升至关重要。这是校长的文化使命。校长要有形而上的思维,善于将师生的智慧提炼凝固下来,使之成为学校的理念、财富和传统。这就是学校文化建设。每位校长都希望把学校办好,办成功。当然,每个人心中成功的标准可能不同。

  我觉得四中有一点还算是成功。学校举办重大仪式或活动,如成人仪式、毕业典礼、迎新会等,都有学生、校友、老师和我讲话。这些年来,我们几乎都不用事先看稿子、对口径,每个人讲话中所体现的思想、情感、态度、境界、人生观和价值观都自然而然的一致,不谋而合,甚至可以说珠联璧合,这说明四中的文化理念已经深入师生的内心。

  有一天吃饭,一个老师问我:刘校长,你认为四中成功的标志是什么?我望着他没回答,我知道他心中必有答案。他接着说,四中成功的标志不是看有多少人考进什么大学,也不是看拿了多少状元和奖牌,而是看有多少像李赛、杨临风那样的学生从这座校园走出去。这也是我心中教育成功的标准。什么是学校教育的成功?我认为就是使人性、理性、良知、信仰、崇高、尊严、使命、责任、博爱……等这些价值得到传承,使学校的灵魂成为师生的灵魂,使学校的精神成为师生的精神,使学校的价值成为师生的追求。

  教育是一种遗憾的艺术。从教40年,我对此深有所悟。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少一些遗憾。

  文章来源本文为作者在西城区教师节大会上的发言(节选),选自刘长铭博客。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